愛的重量_M5108愛的重量書封立體照  

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

原文作者:Agatha Christie

出版社:遠流

史上最暢銷作家
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讀過她的作品!
對你來說,最慘的狀況就是祈禱獲得了應允
當愛落入「自責」之手
該如何加以救贖?
蘿拉有個不幸早逝的哥哥。從小被冷落的她原本希望取代哥哥,成為家中的重心,沒想到爸媽卻再生了妹妹。從此她不斷祈求上帝快點帶走妹妹,直到一場駭人大火……
本書初版於1956年。進入熟年的克莉絲蒂,對人生似乎不再懷疑,反而開始相信罪與贖上天自有安排。本書透過生死攸關的奇情異境,深刻描摹姐妹之間不可思議的罪惡與情愛糾葛……

 

  『快樂是一種生命食糧,能激勵成長,是個良師,但快樂並非生命的目標,快樂本身也非一種圓滿。』---愛的重量
 
  『求求你,上帝,快點讓寶寶死掉上天堂,愈快愈好。』這是她十歲時最虔誠的一次禱告,希望妹妹雪莉能夠消失這樣爸媽就能真的愛她、依賴她,她就不再是那個活在哥哥完美的影子下,永遠不夠好、不夠可人、不被期待可有可無的蘿拉。叔叔說她不該干預別人的生命,那是上帝的事,她應該管好自己的事就好。可是上帝派雪莉來把爸媽本該對她的愛都搶走了,這不正是她的事嗎?那晚,當嬰兒房真的竄起大火,她卻真的後悔了。她不顧一切救出雪莉,現在她全心全意愛著她,一手拉拔她長大、栽培她、將她嫁給想嫁的人、全力援助她,只要雪莉好她就好,別人愛不愛她她再也不在乎了。那為什麼雪莉還是死了?在她好不容易為她謀得了幸福之後,年紀輕輕就死了。她做錯了什麼?她愛她也錯了嗎……

  《愛的重量》這名字取得好,常看到電影、小說裡總是歌頌著愛的重要、偉大;生活在愛中的幸福美好、只要有愛就沒什麼辦不到。可,以愛為前提是否任何付出就都是對的?而是對是錯、是好或不好又有誰能真正預料?我想不論對付出愛或被愛的人來說『愛』都可以是鼓動人向前屹立不倒的錨,也可以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作者以章回式寫法在主角蘿拉身邊間接囊括所有之於愛的矛盾,包括父母的愛、戀人的愛、夫妻的愛、手足的愛以及神的愛;愛人太多,將自己所有心力交付於他,就像敞開了外套同時裹住兩人,是溫暖也是將對方緊緊束縛同時也制約了自己,也再無餘地分享給同等需要的他人;被愛太多,收到的太多,層層的守護如紗簾重重圍繞,是安全夢幻美好,也是遮擋住眼前僅見看不見世界光景,也忘了自己究竟是誰,只害怕有所愧對。

  作者透過每個人物角色反映愛的對錯、放手於否的學習掙扎,矛盾的習題答案往往也不會得出個絕對,在故事結束後就連我的感觸也仍是矛盾的;我無法贊同作者全部的說法,『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你無法幫別人過她的人生』但當人處於迷失被事物所惑時,她是否真的能分辨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時身旁的人給予提點是否真就不應該?若眼睜睜看著她將駛入懸崖而袖手旁觀,又如何能作為一名親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些問題都是人的作為,隨著時代轉變時間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可這是否表示是非之分就能是不重要的?我相信答案仍是否定的。『讓他人為你所做的事付出代價,自己則寬心遺忘幸福向前行』這樣的釋懷是否有些狡猾?

  這些點讓我無法完全認同,卻也明白作者所要傳遞的世事無常,我們能夠控制的有限,許多時候在錯的地方、錯的時間、錯的人上對的選擇也會變成錯的,哪怕是基於無私的『愛』也會是一種錯;執著沒有用,窮其一生補償也挽回不了什麼,人只能選擇接受並順其自然。《愛的重量》整體故事散發著微微古典氣息混合一絲悲傷、苦悶、迷惘,讀來卻是輕盈舒適的。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心之罪】系列以這本打出頭陣,給讀者一個頗富好感的開始,期待起之後作者陸續端出的更多同樣溫柔沁人心脾的心理文學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