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念我自己

作者:莉莎.潔諾娃

原文作者:Lisa Genova

出版社:遠流

我的昨天消失了,明天還是未知數,我該為了什麼而活?
愛麗絲.赫蘭是一位才智過人、事業有成的女性,五十歲的她是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全球知名的語言學家,丈夫也是哈佛的癌症分子生物學家,三個孩子都已長大各有發展。
有一天,愛麗絲發現自己的方向感變差,變得健忘。就醫後,悲劇般的診斷徹底改變了她的生命,也改變了她與家人和世界的關係。一方面,她罹患了侵噬心靈的阿茲海默症,不斷偷走她視為「自己」的部分,記憶趕不上遺忘,令她逐漸失去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另一方面,她卻發現世界在她眼前的模樣開始改變,不斷改變,每一天都有新的方式去生活、去愛,記憶並不是她生命的一切……

 


「現在」是「過去」的形成,因為過去,才有現在的自己;而「記憶」則是守護過去唯一的證明,證明著自己的存在,證明著自己的一生,也證明著自己最終的定位。若然有一天記憶慢慢離我們而去,殘留下來的這個我們,是否還能算是真正的「自己」?

 

愛麗絲‧赫蘭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任教的二十五年間她是學生們崇景的優良教師,上課生動風趣從未拿過不良評價,對於講課間最讓人頭痛的必須記住大量的研究資料、試題例證,她也總是能隨時信手拈來就是七個相關例證,附帶指出作者是誰、發表年份,無一缺漏,從來不須參考資料的輔助,經常受邀走訪各大名校、研究單位發表演說的她,也無須借住演講稿或小抄,即可一字不漏滔滔不絕侃侃而談,聰穎與記性一向是她的驕傲,然而有一天她卻發現這項驕傲似乎正慢慢離她越來越遠,而她的生活、她的家庭、她的事業,她一生所致力的成就,似乎也與她愈發的陌生遠去……唯有一個新頭銜始終與她焦孟不離,揮之不去,那就是,她是「阿茲海默症患者」。

沉靜的故事烘托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因為沉靜不華麗,所以容易緩緩沉澱悄悄累積在最心底;因沉重不浮誇,所以容易沉境在主題裡,深深思考如果我是她(),是否也會受困於相同的情境裡?也因為深入的思考,在遇見愛麗絲無助的悲傷、無奈的自責時,也容易牽動起相同頻率的哀傷,讓人不自主的泛紅了眼框。

在讀著愛麗絲一路走來從被診斷出確定罹患阿茲海默症到最後完全讓病痛帶走了自己,這樣的經過總讓蚊子我不時會聯想到我的奶奶,在此簡稱為蚊子奶(嘿,幹什麼?正經點,把笑收起來,跟你說正經的呢!),今年正好六十五歲的蚊子奶雖然身體偶有小病小痛,不過仍堪稱硬朗,她的思緒清明聰明不減當年,但就是記憶力偶爾不太靈光,有時人明明已經走到了冰箱前,可轉個身,就忘了自己到底要拿什麼、一個問題明明前一小時才問過,可她又會忘了再問一次,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總是把它當作是年老時難免會有的腦力退化,畢竟就算是機器在持續運作了六十多年後,多少難免都會有生鏽故障的情形,更何況是一附血肉之軀,我們從未想過把它放在心上,也總是以此來安慰她。

一天午餐時我看到奶奶一個人坐在桌邊默默的吃著一盤東西,我姊走過去瞄了一眼,驚呼:「噁!阿嬤妳怎麼吃這麼噁心的東西啊?!」,原來那是一盤豬腦,我永遠記得奶奶回望我姊那無言無奈又無助的一眼,至今想起來仍是令我心疼又自責,蚊子奶是個傳統農村型的老人家,面對可能漸漸失去自己的恐懼,害怕就此與社會隔離的無助,及我們粗心下的無動於衷,她只能以她所知道的最傳統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即是她並不愛吃,即使她這輩子都未曾碰過這樣東西也不敢碰,她也仍是默默的佯裝無事的將那一盤煮熟的豬腦吃完。

在讀著這個故事時,蚊子對於劇中約翰即使知道妻子的健忘症越趨嚴重,就越是需要他的陪伴,卻仍堅持繼續過自己的生活,去發展事業的巔峰,漠視於愛麗絲真正的需求的行為,是感到極為不滿且不恥的,但卻也恍然發現,原來,我也是約翰,是那個該死的總以為自己付出的夠多,也犧牲的夠多,實際卻是什麼也從沒能為她們做到的約翰。

我們將自己埋首於工作中,心想著:「相信若是以前的她們是絕對不會希望我們放棄工作,放棄嚮往的生活,就為了她們而犧牲。」不斷用著這樣的理由來催眠自己,給自己一個暫時逃離當下處境的藉口,給自己的良心一個安慰。因為愛她們,所以不願讓她們在自己心裡最美的映象從此抹滅;因為愛她們,卻不由自主的將她們隔絕於心門之外;因為愛她們、因為想守護她們留在心底最後的位置的同時,卻也正不自覺的傷害著她們……說穿了我們也只不過是個膽小鬼而已,這樣的自私、這樣的逃避,即使是打著愛之名,也是不值得被原諒的吧

面對這樣一點一滴將一個人的靈魂吞噬殆盡的疾病,我們真正該重視的究竟是現在的她們,還是那個已然成為追憶的那個她?我,真的沒有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蚊子 的頭像
    蚊子

    蚊子吸血後台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