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減三,我和在天堂的家人

作者:芭芭拉.帕哈艾伯哈特 

原文作者Barbara Pachl-Eberhardt
image.php.jpe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原本幸福快樂的四口之家,
一夕之間走了三人,剩下她孤獨一人。
生死永隔,但她要讓四個生命融為一體,繼續踏上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從「四減三」的破碎家庭,到「一加三」的無限生命,
這是她的真實人生。
一場平交道前的意外事故,奪走了芭芭拉一家人的性命,先生、兒子與女兒從此與她天人永隔。悲劇發生五天後,芭芭拉寫了一封公開的e-mail給親朋好友,除了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主動卸下在此情境下,橫亙在人與人之間言語無法超越的「藩籬」。這封e-mail透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網路上快速流傳,喚起無數迴響。信中處處流露為人妻為人母的真情,也讓人意識到,失去親愛的家人不只有帶來源源不絕的痛苦,在與死亡面面相對的時刻,也更深一層看見生命,以及一切與此相繫的事物。

 

『太多我無法改變的事實。請您就允許我高興的接受生命送我的,尤其是在它已經從我這裡拿走太多之後。也許您失去的不只是親人,同時還有接受歡樂的能力。如果是這樣我真替您感到難過,因為您失去的比我還多。』---四減三

 

每個人都有選擇要如何面對死亡及哀悼的權利,而世俗傳統概念充其量只能是個參考。這是部紀錄作者真實往事的筆記,也是名年輕母親面對喪夫喪子的內心獨白,一場發生在平交道的車禍意外帶走了作者芭芭拉的丈夫海利和兩名年幼的子女帝莫與芬妮,讓原本時刻充斥歡樂的小丑一家瞬間解體。巨大的喪親之痛、悲傷的遺孀、破滅而不確定的未來,接下來你會預期應該會看見這名遺留下來的母親徹底的崩潰,封鎖在悲泣痛苦中然後再花很長一段時間經過友人的開導慢慢走出來,可事情卻不是這樣,作者的堅強一開始便令人驚訝,或許與其說是勇敢更該說是樂觀的教人不可置信。

經歷這樣慘忍的變故為什麼她能不沉溺於悲傷?為什麼在最初還無任何支援時她就能時時保有正面態度,不責怪任何人、不怨恨任何事甚至是命運?她始終深信她的丈夫、孩子並未離開她,只是成為看不見的天使仍然守護著她,即使在女兒宣告急救無效之時、即使再拔除兒子呼吸器之時,她都能微笑寬心了然的為他們開心?她不在乎外界可能的非議不贊同,為家人們辦了場別開生面充滿小丑表演、氣球、歌唱、繽紛而熱鬧的喪禮,因為她相信生前擔任小丑樂於帶給大家歡笑的丈夫與孩子們,會希望在最後與所有家人朋友道別的這刻也能是場快樂且特別的演出……

好幾度讀著作者真誠又強自振作的自白訴說著對家人的想念、與靈魂的對話、看似開朗實則仍放不開過去的未來期望,我都忍不住眼框泛紅,為她不掩飾對關懷與幫助的需要,坦承內心感受主動尋求幫助,卻不濫用這份憐憫作為軟弱躲藏逃避的藉口,而能持續往前進的勇氣欽佩不已。但有時也不免替她感到累,在創傷中她總無時無刻提醒自己要往好處想、要往正向看、要相信生命有牠的旨意、要感懷命運可能即將帶來的禮物,為每一件事找尋正面的理由、道理,沒有給自己悲傷的空間,甚至不允許自己有悲傷的念頭,馬不停蹄的為自己找事情做,我實在好想大喊:「拜託你就好好坐下來大哭一場吧!」大哭一場把所有的負面吼出來,不要壓抑、不要否認、不要告訴自己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在理當有權難過時徹底把情緒釋放掉,好過不斷壓抑自己、鞭策自己、假裝傷痛不存在,這樣的堅強能算是真的嗎?

然而,話雖如此,要選擇徹底承認自己的傷痛、發洩自己的難受很容易,卻也危險地容易使自己陷落悲鬱的泥沼,再也沒有勇氣再將自己拉出來。芭芭拉並不是無悲無痛刀槍不入的無敵鐵金剛,她只是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去渡過人生的變故,『如果你面對死亡的方式和平常人不一樣,不是全身黑服,一臉絕望,注定是要被人誤解』,她的方式也許有時會讓人震驚、認為是任性、離經叛道,而就像她說得:『有些東西你無法證明它的存在,同樣你也無法證明它的不存在。因此完全取決於我,我要相信或是不相信。而我決定我願意相信所有帶給我希望的東西。這妨礙到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