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陌生人

作者:拉加.薛哈德

原文作者:Raja Shehadeh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多年之後,終究變得跟父親一樣,走上熟悉又陌生,那條回家的路
歐威爾文學獎得主拉加.薛哈德至情至深之作
紐約時報盛讚:以無比誠實寫就的美麗之書,擁有開放心靈的巴勒斯坦人,如此坦率!
雙面書衣設計,跟隨人物隊伍進入他們的故事--
這一家人生猛又有力,要他們閉上嘴,根本辦不到!
我的父親是一位律師,白手起家,大家都喜歡他
但在一夕之間他被說是賣國賊,我成了叛徒的小孩
失去一切的不只有我們家,還好有外婆,我們還有個小房子可以住
外婆總說著以前的日子有多好,我有一天一定要去那個美麗的海濱城市
但外公老早包袱款款,自己跑去另外一個地方住,臨走前還預言,我們回不去了
這是怎麼回事?回家為什麼這麼難?
而我們的家,什麼時候才不會再出現陌生人呢?
這是一本回憶錄,說的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家庭革命。

『我深深相信唯有這些奇特的歷史、宗教與國際法律歪曲受到挑戰,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才能相互接納,那麼到時候我們的家園再也不會有陌生人。』---《我們一家陌生人》

 

 

這是一個紀錄真實的故事,記錄著作者拉加‧薛哈德自小身處在遭到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近五十年間最真實的困境,當你的家園遭到侵占,你所隱隱寄託依靠的政府卻無法提出勇氣與之對抗,只是不斷使出溫言軟語的哄騙;想為自己挺身而出,卻反遭自己人打壓迫害時,究竟還能相信什麼去依持認同自身國家的信念?

 

其實初看見這個書名時我一直被誤導以為這是個探討家庭問題的故事,就像之前所讀的《如果那一天》是從家庭瑣事中去發現真理,但在讀完兩章後發現我真是錯得離譜,或者該說我錯估了其「瑣事」所可能涵蓋的範圍,沒料到作者竟能將他們父子間始終跨不過冰冷藩籬,藉以衍伸為以巴兩國、甚至巴勒斯坦國境內人民思想差異的縮小版映襯,也因此在看到後頭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兩國情勢戰況頗析時,老實說我是有點頭暈消化不良的,畢竟對於以巴之戰我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個人自出生以來地理一向爛到就算照著地圖走都還會迷路的境界,而中東地區更是我極不熟悉的地區,因此老是搞不清書裡說的地名,到底哪裡是哪裡、哪邊是屬於阿拉伯人哪邊又是猶太人的,一整個就是傻傻分不清楚,真是越說越慚愧了我

然而,儘管如此拉加與父親間無法傳遞情感,仍是能在字裡行間感覺出其中淡淡的哀愁,拉加長久以來受著父親的引響,努力追隨他的腳步成為一位國際律師,與父親一起執掌事務所,只為了能在父親冰冷的眼裡得到一絲讚許,期望在他積極投入政治設法扭轉國家局勢之時能分出一些些對於子女的父愛,但換來的始終是冷眼以待……

兩個本該是最親近相知的血緣摯親,卻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拉加父親為了拉加的出生而被迫遷離了自己最愛的土地;拉加力求關注的成長期只充滿著父親的無言以對,兩份無法傳遞的親情,因著各自的怨恨,築起了一道牆;兩顆志向一致的心,因彼此的偏見永遠無法諒解對方。而巴勒斯坦的困局就像是這兩人的放大顯影,佔領區內的人民為仇恨掩蔽,拒絕一切與以色列和平共處的條件,一心只想復仇拿回自己最初的擁有,支持和平共處者反被控為勾搭敵軍不懂節操的賣國賊,而佔領區以外的人民受著過度誇示化的媒體薰染,只看得見充滿戲劇化的抗爭所代表的英勇,而不懂努力平靜過日子的人所付出的勇氣。

站在同一片土地上、面對相同的事我們都自以為最了解當下的情勢,自以為懂得怎麼做才是對大家都最好,但當你把自己擺在眼前放再第一位時,要如何才能看見他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更不要說當你眼前遮著一塊名為鄙視與不甘的簾幕時,所望見的又會是何種景況了。

這是本嚴肅萬分的回憶錄,卻不是咕造乏味的跟你講大道理,沒有宗教的爭論與宣揚、沒有自鳴得意的高談闊論,有的只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悲鳴、對佔領區生活景況的忠實陳述,作者的抒發、的希望都寄情在這個故事裡,也許你並不全然贊同,但請傾聽作者與佔領下勇敢度日的人們當下最真實的聲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