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姊姊的守護者


作者:茱迪.皮考特

原文作者:Jodi Picoult

出版社:台灣商務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 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 胞,現 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 體使用權。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 故事的發 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 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父母或許能為孩子作許多正確的決定,但也請不要忽視了孩子本身的意願。

  整個故事作者都以及細膩的手法來描繪各個角色的心理,由每個人物的觀點來接續整個故事,充分展現了每個人物面對這件事時心理的掙扎。

  主角安娜,一開始安娜所給人的感覺是一個一出生就只被人當成是姊姊的藥糧,她的一生只為了姊姊而存在,而她本身所做的任何事都不被人在乎,只有在需要他的身體組織來救她姊姊時才被人重視。

  為了要擺脫不斷被利用的生涯,她決定站出來從她父母的手中搶回身體的自主權,為自己而活。這看似有點自私又憤世妒俗的女孩,其實只是想讓她父母還她一點選擇的權利,也替她姊姊爭取一點自由一個讓雙方解脫的機會,讓她姊姊不用在受病痛所苦活得苟延殘喘。

  她從來就不希望她姊姊死,也不想讓她的父母難過,只是她不想只當別人利用的工具,為了他人而活,為了他人的存在而存在,她只想活得像自己,讓別人注意到她不是因為她是凱特的備用組織,而是因為她是她。

  她的母親莎拉,一個為了孩子的健康可以犧牲一切,也絕不放棄任何希望,任何能讓凱特活下去的機會,強烈主觀意識的母親。
  也因她太過於關注在凱特的病情上而忽略了身邊的他人其實也需要她,她忽略了當事著凱特的想法也忽略了安娜與傑西的感受,忽略了他們是否也因此而感到痛苦、難過、悲傷與自責。

  同時她也忘了沒有人會喜歡一在的被"強迫"付出,就算是為了救自己的親人,也必須出自他自己的選擇和意願,任何人都無權擅自作主,這也是對人的一種基本的尊重,即使對方還是個孩子他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

  而傑西,故事中幾乎被所有人遺忘掉的角色,一個對自己對週遭的一切感到無能為力的憂忿青年。自小因無法成為妹妹凱特的捐贈者而漸漸被父母所冷落所放棄,因此他開始迷失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只能藉著縱火來宣洩自己的情緒,讓世人在乎他,也對世人對自己展現他所能做的事........

  但他使自己成為一個看似不學無術的放蕩少年,其實只是為了懲罰自己,為了他對凱特的無能為力,為了他無法完成父母的希望也為了他無法保護他另一個妹妹不讓她受苦,他覺得自己是毫無價值的,因此只能以毀掉自己當作懲處。也因此傑西是唯一能了解安娜感受,並支持她行動的人。

  故事中核心人物凱特,另一個失去主導權的女孩。
她看似獲得所有人的關注疼愛,但事實上卻有著比安娜與傑西更深的無奈與無力自主。背負著近乎不治的病痛,眼看著他的家人為她而受苦為她而犧牲,想要活下去卻又不忍看妹妹不斷被犧牲,想要解脫卻又怕會為他的家人帶來更大的傷痛,她的生命不在只屬於她自己,是她父母及哥哥妹妹的犧牲才得以延續的生命,因此她必須為了他們努力的活著,不管那有多累有多難受他都必須活下去...但她的痛有有誰能體會?她的感受又有誰能了解呢?

  處於兩難的她唯一能做的只有沉默,只有默默的接受家人為她的安排,並將選擇的機會交給妹妹安娜,希望她能替她也替自己做出決定。她並不想死,但也不願對安娜一再的索求,一再的陪她受折磨。所以不管安娜最後的決定為何,這都是她所欠她所該還給她的權利。

  我覺得在這個故事中並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每個人都在犧牲與爭取中掙扎,努力的從兩個互立的情緒中找出平橫點,給自己一個傷害別人的正當理由,一意孤行的認為就算我不那麼做最後他們的選擇一定也會是如此,劇中的律師坎貝爾與莎拉尤是如此認為。

  我無法為這個故事下一個結論,試想若是你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必須犧牲一個你重要的人才能救另一個你重要的人,那麼你的決定會跟故事中的他們有所不同嗎?這種矛盾的心理掙扎恐怕只有真正經歷過同樣事件的人才有辦法感受吧。 

  至於結局我剛看到時確實覺得有點錯愕,不過後來想一想其實這樣的結局才是最恰當的,就像作者最後說的那句話「因為這不是一本皆大歡喜的書,你從第一頁就知道,書裡頭沒有輕鬆的解答」,它藉著安娜的死來給他父母一個教訓,讓他們懂得去珍惜身邊的人 ,而不是把它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等到要利用的時候才去注意到它,這也是我覺得書裡很發人省思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蚊子 的頭像
    蚊子

    蚊子吸血後台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