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雪中第六感
5p4ml18zJ0P5CvV7BKTWOP
作者:彼得.霍格 

原文作者:Peter Hoeg

出版社:商周出版

她聽見冰的聲音,雪的心跳
她踩著冰雪的死亡陷阱,縱身往前一躍……
事發在哥本哈根的雪地上,與史蜜拉同樣來自格 陵蘭的小男孩以賽亞從樓頂墜樓死亡。男孩屍骨未寒,警方即刻宣布該起事件為意外,但史蜜拉知道以賽亞絕非從樓頂失足摔死。她開始追蹤一系列如雪地足跡清晰 可見的線索。這場痛苦旅程不僅要揭發事實真相,還充滿了暴力與謊言,史蜜拉確信自己揭露的罪行足以粉碎一切。她必須回到出身的冰雪世界,而那衝擊的秘密就 藏在冰層下。
這部叱吒國際文壇的犯罪小說令人無法抗拒,女主角尤其了不起--這位行事粗野、特立獨行,卻又擁有溫柔脆弱特質的史蜜拉。她是犯罪小說女主角最傑出的典範,你會深深為她著迷。

 

『即便最偏執的猜疑也存在著等待浮現的人性、與人接觸的渴望。』---《雪中第六感》

她喜歡雪勝過愛情,雪是她記憶的方式,記憶童年與體內驕傲的格陵蘭血液;雪同時也記住環境的一切變異、遷徙及以賽亞墬樓處身後的足跡……一名小男孩在傍晚被發現自頂樓摔落身亡,現場未留下任何異樣警方以單純意外事件結案,不予理會她試圖告訴他們的雪跡裡的不尋常,畢竟他只不過是丹麥幾百起兒童意外事件中普通的其中一名。對史蜜拉來說以賽亞不只是個普通小男孩;而她甚至不是他的母親,只是他在母親爛醉忘了自己還有個孩子時,會跑來和她窩一起了鄰居;她在他身上看到一種熟悉的堅強淡定、近乎病態的孤獨不安全感讓她想到自己。她不相信那樣的以賽亞;且還有嚴重懼高症的他會自行爬上樓頂並縱身一躍,一定有什麼迫使他那麼做,並在他的屍體送檢途中挖去一塊肉……當她越深入冰海越接近眼前的結局卻越教她心寒,曾經的努力變成一種錯,好不容易悄悄打開的心懷換來的終是遺憾,冰雪之下有些事或許怎樣都不會有答案……

雪中第六感》讓我掙扎了好久,甫讀完《少女的悲劇》那種條理分明的典型犯罪推理腦子都還沉浸在固有的推理模式裡,突然面對一個截然不同融合著純文學那樣星星月亮文藝到模不著頭緒的推理方式,一下子真的很難轉過來。《雪中第六感》不像一般的犯罪小說將線索一條條分析、把各種懷疑詳盡說明融會貫通到劇情裡再循序漸進一步步直到最後揪出兇手,而是女主角自顧自一股腦拋出一連串資訊;格陵蘭民族人情、因努特人與丹麥人的隔閡、分歧、語言、極地生活、歷史人文、科學探勘、醫界黑幕、倫常、歐洲文化諷刺、感情哲學、親情裂縫…等;女主角從不解釋她的行為動機、懷疑什麼、想到什麼、下一步該怎麼做,只是一個勁兒的行動,你必須跟得很緊並自行吸收消化整理她所拋出來的所有東西,否則一閃神就會連史蜜拉的車尾燈都找不到。

因此,在一開始真的很難入戲大部分時候我都搞不清楚史蜜拉在做什麼,一直到跋涉了一百多頁後才算真正適應了故事節奏。但不好讀歸不好讀,不可否認這個故事仍是有它獨有的迷人之處,跟《歷史學家》一樣在大量史料包裹中劇中的吸血鬼到底如何不重要;這裡小男孩的案件推理也不是重點,重要的在於周邊的歷史殘骸。作者創造了一個擁有特殊背景的女主角,由格陵蘭少數民族因努特人的母親與都會丹麥人的父親所結合,她的童年就像是這兩個民族的濃縮剪影,既密不可分卻也難以認同無法相交,只有暗自容忍。

史蜜拉並不是個討喜的主角,她給人的感覺是高傲冷漠憤世忌俗,因為受母親的影響她有著格陵蘭民族的自由野性,不屑於歐洲文化的虛偽禮儀迂迴心機,她從不掩藏自己的目地予取予求,即便對象是自己的父親。但有趣的是相對於劇中其他看來高尚受過教育的歐陸人,會發現她竟是裡頭最『單純無害』的那個,在所有人都策畫著什麼、權謀爬得更高時,唯有她是坦率無貪婪野心的。因努特人可以眼也不眨的一刀劃開鯨魚肚,甚至連同落出子宮的鯨魚寶寶一塊兒殺死,為了果腹;丹麥高知識分子可以踩著別人的屍骨,不惜撈出冰層下足以屠殺人的巨大病媒,為了名望聲勢。這種情況下何者才是真正的可怕?

作者透過史蜜拉讓讀者認識了更深一層冰寒大陸北歐,文字跳躍細膩也一針見血,需要細嚼慢嚥足字反芻品味,大家請切記勿像蚊子我因為趕時間囫圇吞棗,消化不良對不起作者、出版社不說,更險些把自己噎死……

已於1997年改編為電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