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文學課
作者:威爾.拉凡德
原文作者:Will Lavender
出版社:臉譜
十五年前──賈斯博學院決定聘請著名的文學教授理查.艾迪斯,請他從監獄透過現場轉播方式,講授「解開文學謎團」的特殊夜間課程,消息一出,引發議論紛紛。一九八二年,艾迪斯因殺人罪名而服刑。兩位女性受害者是研究生,遭斧頭砍死後,屍體上鋪蓋著小說,是極其低調的作家保羅.法奧斯作品。即使是最狂熱的法奧斯學者,也不曾見過他。他就像一縷幽魂。
艾迪斯懇求夜間課的學生一勞永逸解開法奧斯的謎團。一般咸信,法奧斯的兩部出版作品《螺旋》、《黃金沉默》,其實是解開法奧斯身分之謎的地圖。而要一窺堂奧,唯有透過「程序」遊戲來徹底了解這兩部小說的神髓。
你未必會知道遊戲幾時展開,可是當你收到遊戲的邀請函,便可能在研究法奧斯的學術圈中,晉身菁英階級。若在遊戲中失敗,對這些學者來說是比死更悲慘的命運。不久,這群夜間課的學生將會獲邀參與遊戲……
如今──哈佛教授亞麗.席普利,憑著在艾迪斯夜間課程的事蹟揚名立萬。她不僅揭開保羅.法奧斯的真實身分,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事實,也使艾迪斯無罪開釋,洗刷了一九八二年慘案的罪名。可是當她的一位老同學也命喪斧頭,遺體周遭擺放了法奧斯的小說,她是否能夠憑著對法奧斯及程序的了解,及時揪出兇手,不讓往年的同學一個接一個被謀殺殆盡?
『文學是什麼?文學是以在巨著中的地位為依歸,是以情感、以愛為定義。那假如──文學是一場遊戲呢?』---《深夜的文學課》
1982年文學教授理查‧艾迪斯被控謀殺兩名女學生入監服刑,1994年賈斯博學院院長不顧輿論爭議的聲浪,聘請他以獄中實況轉播的方式開設一門夜間『解開文學謎題』的課程,九名雀屏中選的文學院高材生將跟隨教授研讀史上最神秘的遁世作者法奧斯地著作。沒人知道法奧斯是誰?他是圓是扁?是否真有此人?學術界所有學者都想解開法奧斯之謎,卻都無功而返。艾迪斯教授聲稱他握有法奧斯的真實身分,但他不會直接告訴他們,學生們必須在這堂課中自行追查出法奧斯,透過他所給的提示、書中線索以及「程序」遊戲,而找出法奧斯,艾迪斯的清白便也將得到證明……
『假如一本書、一本小說,讓我們以為內容完全屬實,可是當我們實際進入書本的世界──當我們實際閱讀、當我們真的用心閱讀──我們開始察覺書頁的背後有一整個世界呢?一個深層真相的宇宙,只需要我們動用找到兔子動的能力就行了。』
多年後亞麗‧席普利因當年那堂課解開了法奧斯之謎,也為艾迪斯教授洗刷去罪名無罪開釋,而得到哈佛賞識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學教授,她始終深信艾迪斯、深信自己當年所做的沒有錯,可當現在一位老同學突然無故遭到殺害,現場散佈著法奧斯的書,手法與佈置皆與當年的命案相同;其他老同學們前來奔喪,卻相繼一個個出事…「程序」遊戲再度展開…法奧斯的陰霾再度重現…她不得不正視所有人的懷疑,自己是否真是錯了……?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而驚悚懸疑小說的創作精隨正好相反就在於繞路,繞得人霧裡看花,繞得人疑神疑鬼,繞得人昏天暗地,繞得人摸不著頭緒,繞得人毛骨悚然卻又不肯喊停死都要當個明白鬼,為了以上種種精華效果,一則簡單的案件背後就絕對不會有簡單的解答,這是作者與讀者共同的樂趣所在。身為雜食性讀者我當然不介意讓作者載著四處趴趴走多繞他半個地球,只要過程順暢精采愉快一切好談,可最終繞歸繞,合理的底限仍是不可無的。《深夜的文學課》抓牢了驚悚推理所有精髓,陰暗的背景、詭譎的謎團,過去與現在雙線交錯織起的迷霧網互相牽制、互為因果,雙面的謎題以為找到了結果,事實上只是另一面謎題的開頭,文學與自我理念微微漂浮其上,沒有俗麗的血肉橫流,作者為妙的節奏掌握便足以令人寒毛直豎為之屏息。
但一向以理性著稱(?)的蚊子我跟著作者繞到最後,假若這是在計程車上我會忍不住說:「司機先生,你真當我是火星來的不認識路嗎?」,為什麼一起剛出爐的命案會是交由文學教授來追查,那警探幹啥去了?有人命案會直接略過被害人相關行蹤不查,只著重現場布景的淵源,這樣反過來調查的嗎?一個不是作古幾百年去的作家真有這麼難找?直接去問出版商不是比較快?最詭異的莫過於神祕的艾迪斯教授,既然他老兄早猜出兇手也握有證據,何苦還要白蹲十五年的牢,等老朋友來讓他開班授課教一群沒啥禮貌的高材生去幫他找兇手?萬一不幸遇到一群像台灣學生只管背書考試混日子的,他豈不是要永遠蹲下去……天才的思維果然不是蚊子我這一般死老百姓所能懂的。
只能說這本被我排在推理大師的《雪人》之後讀,它是吃虧的,人物劇情上顯得有些過於迂迴地不可思議,撇開這點《深夜的文學課》在鋪陳與結構上都將其懸疑驚悚的元素發揮得可圈可點,文學中每句話、每幕景、每個細微菱角該如何精確的解析真重要嗎?文學不是數學,未必每次都會有正解,每部作品看在不同人眼裡都可能產生不同的心情感受,而這不也正是文學它之所以使人著迷,最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