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陰的故事

作者:徐譽庭、何曜先

出版社:
時周

那是個連壞人都不敢太壞的年代;那是個貧困卻又富裕的年代;
我們從那裡抵達了今日。究竟,我們遺失了什麼,於昨日?

  民國59年,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齣連續劇『晶晶』問世,小小的一美和孫太太就迷上每晚播出20分鐘孤女晶晶尋母的苦情劇情,甚麼事都絕對不能打斷她們的『晶晶』,於是就連弟弟家柱,準備急著來到世間見母親,都不能打斷一美母女倆對晶晶的愛……

  《光陰的故事》起點正由此而起,「一美」令人好笑又忍不住疼惜的一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那些美好的記憶,存在於每一個在村子裡哭過、笑過的人的心裡。

過往的這些那些,或許在你我心中,都已是昨天的事了。
而今天,這一大家子,就要團圓了……

  這是近來唯一一部能讓我在看完電視劇版後,還會期待小說版發行的一部非常成功的戲劇。

也許有人可能會批評它的故事過於老套,把時下偶像劇完全棄若鄙夷、絕不可能用上的萬年老梗全都集合在這故事裡。

可老套之所以成為老套絕對是有它的原因的!

老套,是因為它真實,是可能出現在你我身邊的故事;老套,但卻能真實的撼動人心,反射出人們最直覺的反應。

與現今所瘋行的一些把惡意發揚光大把夢幻過度膨脹的嘔像劇、長壽劇比起來,這可說是部最貼近觀眾,也最深植人心的故事。

  剛開始閱讀這本小說時,不偽言的是有些失望的。也許是我第一次看電視劇小說有些不習慣吧,總覺得整本書的描述手法實在過於草率、敷衍,感覺上並不像在讀一本小說,反而像是本劇情概要,對於人物的動作、心理都只是非常快速的交代過、掠過,完全只重於交代劇情,忽略了該讓裡頭的人物活起來,讓讀者能身歷其境的去了解這個故事。

從頭到尾我都只感覺到編劇不斷的碎碎念,好讓整個故事能快點結束,一些我原本非常期待的在電視劇中所沒有的場景,例:馮媽的故事、一美與一元的蜜月、中橫遊……等,也都是草草交代過去,並沒有何更深刻的描繪。

果然,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我想作者也是為了控制字數能在編輯要求的八萬字以內,才會已如此精簡的敘述方式呈現,可這樣精簡的手法,卻完全扼殺了這個故事最主要所強調的本質『人情』。

若是未看過電視版的人,恐怕是絕不會欣賞這本書,因為在書裡我完全感覺不到當初看電視版時對眷村人情味的感動、對美元戀的心動、對陶家的心酸及對張家境遇的熟悉感。這些當初吸引我的特質,似乎都在作者快馬加鞭的追趕劇情下消失了……

不過,雖然讓人嘆息的地方很多,可慶幸的這本書終於還是有讓我欣賞的地方的,就是孫伯的返鄉及馮媽的故事的部份,當然還有與電視版截然不同的邦茜戀的結局。

先說說孫伯的返鄉與馮媽的故事為何能感動我,其實這兩段對我來說是屬於同一個故事,它都是我爺爺年輕時所曾經遇的故事。

我爺爺也是曾跟著經先生一塊反共來台的退伍老兵,也就是所謂的老榮民。

他年輕時在大陸戰起時曾有一個老婆,同馮媽一樣是對方父母在逃難時託付給他的,聽說當時他們還育有一子,可戰亂不斷,過沒一段時間,在那兵荒馬亂的逃難之時,我爺爺就這樣與她們母子倆沖散了。來到台灣五十年,爺爺雖然也在娶妻成家了,可這之中卻在也沒見到過他在對岸的親人,即使後來開放了探親,爺爺也因有嚴重的心臟病體不堪勞,而無法如願的搭機回鄉,我不知道他是否曾聯絡上過對岸的家人,但這份永遠無法相見的痛,是決不亞於孫伯親眼看見企盼的親人的牌位時,所帶來的痛楚的。

最後,結局的部份是讓我較意外的,原本我就對電視版的結局不太苟同,實在有點太過遷強,早已事過境遷各自成家多年的兩人,怎可能一碰面就重燃火花?那只證明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婚姻從來就不忠誠而已。

時間會沖淡一切,有些事錯過了就不會再回頭。

復邦跟茜茜若在幾經波折後,能放下對過往的執著,重新給自己一個機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展開新的一生,我覺得這實比歷經滄桑後,卻仍執意要吃回頭草的行為要來得珍貴的多!也更為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蚊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